叩开乡村振兴之门

 时间: 2019-05-10 11:00  来源: 金湖网  作者: 杨苗苗  点击: 次
  • 叩开乡村振兴之门

     连日来,位于淮金线吕良段的芍药园,芍药花竞相绽放,蔚为壮观。数以万株红、粉、白色芍药花随风舞动,似万点胭脂,占尽妩媚风光,吸引了数百名游客前来观赏。 980亩芍药园打造了融现代药材种植业、景观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于一体的中药种植生态园。

芍药园的兴建,调整了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将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芍药园在发展中药材种植的基础上,按照未来农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将芍药园建设成集农事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为一体的生态产业观光园。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百业强。”在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产业兴旺位列第一。作为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产业振兴可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只有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才能实现产业兴、乡村旺,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在金湖,产业升级、三产融合、农民增收的生动画卷正徐徐铺开。

城乡一体促进产业延伸

实现农产品增值增效,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

金湖的油菜籽不愁市场,除了种植品质高,还得益于有一个强大龙头企业做依托,作为我县农业龙头企业的广原油脂公司不仅在县内周边地区建立了双低优质油菜种植基地,还与塔集、银涂、黎城农户、银涂力诚油菜籽专业合作社等签订了收购协议,指导他们扩大规模种植双低优质油菜品种,大大提高了油菜产业效益。

在金湖金生缘莲藕生产车间,身着白大褂的工人们正在忙碌着为新鲜的莲藕进行一系列加工。一边是盛产藕荷的乡村,一边是生产包装的县城,荷藕加工产业成为架起乡村城镇连接的桥梁。莲藕深加工产品解决了莲藕的季节性销量问题,企业提高莲藕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了经济效益,作为金湖本土莲藕加工企业,金生缘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吕福仁说道:“莲藕种植是我们金湖的传统产业,我们做的就是把它的最大经济效益挖掘出来。经过加工包装,成为袋装荷叶茶、罐装莲藕汁,效益就翻了好多番。同时让我们好的农产品打出我们自己好品牌。”从藕农种植单一的鲜藕,再到如今的莲藕汁、荷叶茶、藕粉、莲子、莲心茶等系列产品,莲藕的附加值逐年提高,深加工产业链方向也逐渐清晰。

工业和农业花开并蒂,在乡镇工业园区,各种机械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位于银涂镇淮建村的江苏千钰机械有限公司,为县石油机械龙头企业做配套生产服务,光他这一个企业每年就可以拿到300多万元的订单,而且很多农民将土地转包后,在家门口务工就业,城乡配套推进了城乡统筹,打通了农村工业经济发展的神经末梢。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充分发挥工业化的支持反哺作用、信息化的武装服务功能和城镇化的辐射带动效应,专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观念,根据三大产业在城乡的分布,依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市场导向,发展城乡关联产业,打造城与乡、工与农之间的产业链,并在双向产业延伸过程中,促进城乡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实现城乡产业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

“电商+”接轨现代销售理念

好品质能卖出好价钱,农产品与质量“牵手”的魅力不言而喻。陈桥镇的种粮大户李先芝将自己承包的土地中开辟30亩种植绿色无公害大米,采用红花草养地,使用有机肥料,进行人工除草,整个水稻的生长过程都可通过监控视频看到,期间不打农药和撒任何激素化肥,种植出来的大米口感极佳,一经上市就抢购一空,价格也超出普通大米市场行情的几倍。李先芝表示,有了前几年的销售基础,她们现在会根据客户的订单从市场需求入手,调整种植的比例,实施订单化种植,会成为她们未来种植方向。

引导农产品实现自我品牌赋能,成了农产业实现溢价效应、富民效应的快速通道。但是好产品也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困扰。网络直达农村后,为“工业品下乡” 拓展了农村消费市场,这也让农村里的年轻创业者们看到了新商机,推动本地“农产品上线”,实现并向双轨输出。银涂镇红湖村的“电商+”之路,正是看到电商产业的发展蓝图,通过资源整合,在网络上开设了“红湖村富民自营店”,把原来单打独斗的村民集结成电商“正规军”,帮助解决农户在销售推广中的问题,实现了抱团发展。在红湖村村部,明亮的展示台上,“尧之味”挂面、“太明”莲藕汁、“太明”咸鸭蛋、“永瑞”果蔬粉、“圣田”稻香米、“老龙窝”蒿茶摆放的错落有致,原本耳熟能详的农产品经过包装设计成了农产品展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红湖村部打出了“方便快捷的服务体验,追溯源头的安全保障,价格实惠的优质农产品”的口号,通过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机制,积极探索实践村部电商、粉丝经济等新业态,更好地推动农产品的销售,展现出一幅“碧秀盈门,产居相融”的乡村振兴画卷。

无独有偶,在前锋镇淮阳村朗清家庭农场酱园的天然晒场,600多口大缸一字儿排开,场面壮观,阵阵浓郁自然的酱香扑鼻而来,农场主叶菁正和工人们认真地做着浇油的工序。这里制作的传统酱油除了口味独特、营养价值丰富外,产品包装也与众不同,有红脸关公、花木兰等古代英雄人物的肖像,小小的瓶身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忠义孝礼智信的精髓也融入到日常饮食中。叶菁表示,设计感使得它们与货架上的同类商品相比,辨识度更高,瓶身上的盲文设计,也能让消费者体验到商品之外的人文关怀,成为不仅有特色还有温度的产品。

乡村旅游加快产城融合

“杉青水秀,水美金湖。”如果说金湖的美景离不开荷,那么金湖美食则绕不开龙虾。连续举办18届的荷花美食节,龙虾成了当仁不让的主角,无论是街边小巷的龙虾馆,还是城区中心的龙虾城,以龙虾为代表的金湖美食经济,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食客蜂拥而至。

张太明可谓是叫响“金湖蒜泥龙虾”的“鼻祖”。1998年,张太明从贩运龙虾起步,再到独创“蒜泥龙虾”品牌,逐步发展成集“公司+合作社+基地+直营店+合作店+网店+文化产业园”一条龙产业链的“太明龙虾”连锁企业,成为闻名全国的“龙虾大王”。

龙虾经济的蓬勃发展刺激了龙虾产业的发展,现如今他的集团拥有太明龙虾餐饮直营店和加盟连锁店累计达百家,分布于全国许多城市,吸收本县1000人就业,同时向外输出管理和服务人员近2000名。“太明龙虾”集团先后在本县范围内建成“太明龙虾产业园”、“太明精品生态农庄”等养殖和休闲基地6个,养殖水面超过万亩,并带动周边185户从事水产品养殖,其辐射养殖面积达3万亩。

同样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万亩荷花荡景区,借助优质水土优势资源,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发展的荷藕套龙虾经营模式,将美景和美食进行完美结合。藕塘的自然环境给小龙虾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龙虾的排泄物又为藕塘增加了有机肥料,实现了良性循环。一方水田,荷花、莲藕、龙虾水陆空三层经济体的发展,大大释放了土地活力,这种种养结合的生态模式成为该镇农民增收的亮点产业,亩均增收超2000元。沿着核心景区周边做标准化田块,在景区范围内拓展荷藕套龙虾特色规模化种养,龙虾产业链在塔集镇实现了集聚式发展,成了我县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县藕虾、稻虾综合养殖面积达8万亩,2019年,全县要新发展藕虾、稻虾综合种养10万亩,既能保证粮食生产,又能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荷藕、龙虾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产业链也应运而生,龙虾成了连接城乡经济发展的桥梁,也走出了金湖人的康庄大道,莲藕汁、藕片、莲子茶、蒜泥龙虾一系列的产品擦亮了金湖生态绿色的招牌。

“白墙黛瓦春使然,青砖拈花香犹在”。美丽乡村的田园风光,在呈现“绿水青山”的同时,也初步显现出“金银”效益。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产业兴旺的另一块“试验田”,也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仅塔集镇一个尧乡休闲旅游观光项目,就投入5000多万元,对黄庄村道路、路灯、绿化、户厕改造、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进行完善配套,并回收部分空关房集中改造,建成了七栋民宿、两栋农家乐,目前,庄台客厅部分已完成,项目的游客接待中心、乡村大舞台主体正在建设,预计项目建成后可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000万元,吸纳就业人数200多人。通过点上示范,也带动了整村民房的改造,村民们纷纷将自己的房屋设计翻新,一个可赏农家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学干农家活,春观桃花、夏尝鲜果的原生态村落初具雏形。

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农村产业发展速度、质量、效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中的收益,农业“传统版”不断升级为“现代版”。

据最新数据统计,2018年,全县接待游客292.07万人次,实现旅游纯收入达到32.8亿元。穿过繁华,方显静谧。乡村旅游逐步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致富的重要渠道,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也日益凸显。随着一二三产的高度融合,诸多新业态、新模式将逐渐渗透到农村全产业链,现在的农村不仅实现产业兴旺,还将迈向“诗和远方”。


推荐内容

热点内容

精彩图片

金湖网 网住你的精彩
关于ijinhu.com|苏ICP备19043831号